本文章最後由 jemotsai 於 2011-1-11 12:58 AM 編輯
主角CPU處理器, 在一開始販賣上市的總計有七款, 分別是
2300/2400/2500/2500S/2500K/2600/2600K, 其中除2600/2600K以外, 皆為實體四核心,
2600及2600K則增加了HT功能. 所以在作業系統下會看到總計八顆運算單元,
通常稱為4C8T, 中文叫四核八執行緒, 2300/2400/2500僅倍頻不同, 內建顯示及快取等皆相同,
除2600/2600K內顯預設為1350MHz頻率運作以外, 其餘2300/2400/2500/2500K皆為1100MHz, 一般所講的HD2000及HD3000內顯.. 基本上都是叫GT1/GT2,
新平臺基本概念: 接下來是幾個主要概念!
每一顆1155的處理器皆內包顯示功能, 但是在不同晶片組之下, 會有不同的結果..尤其是超頻選項, 搭配P67晶片組時, 記憶體除率可接受DDR3-800/1066/1333/1600/1866/2133,
內顯自動關閉僅可使用獨立顯卡, K系列則可依CPU本身體質散熱電壓等相關變動調整超出CPU預設之倍頻, 搭配H67晶片組時, 記憶體除率僅DDR3-800/1066/1333, 當然是有內顯, K系列處理器依然無法開啟超過預設倍頻,
超頻相關: 相信有在注意的人應該都知道..INTEL這次鎖得緊緊的, 外頻能變動幅度不大,
目前極限大概只能拉到10%就是極限狀態了, 這還是經過特挑再特挑下, 且...穩定度還是個問題!
處理器的基本外頻為100, 也就是說能上到110外頻, 已經是極品中的極品了,
目前大概都座落在105外頻左右, 當然較好體質的也有108外頻上下,
外頻極限主要還是看CPU本身, 當然主機板也會有些微影響, 但差異不大,
所以想超大點的..買K系列的處理器搭配P67晶片組是免不了的(2500K/2600K),
核心製程部份, 所有Sandy Bridge都是採用INTEL最新32nm製程,
大多數玩家取得的工程版大多為D1版, 正式上市為D2版,
在一開始時, 大多數玩家及板廠都認為D2版可超度不如D1版,
直到板廠開啟Internal PLL Voltage選項後...D2版威力大增,
(現在主機板沒這功能的也不必擔心..時間問題罷了.這功能非開不可),
據取得之數據來看, 有增加200MHz的, 也有誇張到可以增加500MHz都有,
且跟原本體質看來似乎是沒有關連,
在P67平臺之下
原本INTEL的電流相關限制, 其實大多數板廠都已經破解, 就最高燒機功耗來說, 也曾達到160瓦約30分鐘長時間最高輸出. 所以之前網路上對一開始主機板BIOS的傳言已可不必理會,
另外Sandy Bridge的超頻就好比是站在TURBO BOOST的肩膀上往上跳,
不過一樣要補充的就是, 目前已知多數板廠都已經做到EIST跟TURBO BOOST分離的功能,
也就是說..2600K超到5.1G, 已經可以定在5.1G的時脈運作, 不管是低負載還是高負載的情況下,
這部份..已經都可以不必另外去調整, 只需要關閉EIST即可,
當然想玩待機降速的人, 可以開啟EIST (有的板子是要去開啟C1E),
所以關閉EIST已經不等於無法超倍頻了! (設定跟變化依板廠不同而不同),
TURBO BOOST智能超頻部份, 目前看到的BIOS幾乎都可以分成兩部份來獨立設定,
第一部份為所有核心同速(就是通通超上去),
第二部份則可以手動指定單核運作時的倍頻, 雙核運作時的倍頻, 滿載(四核)運作時的倍頻,
另外處理器在超頻上有幾個特性,
就是當電腦開機直到進系統的這段時間, 不管你是在BIOS裡面, 還是在開機畫面,
看到的速度, 其實都是指進系統後的速度, 在未讀取系統之前, CPU是依你原本預設倍頻運作的,
也就是說..你就算BIOS調了5.2G有畫面, 先別高興, 因為這不代表你就是5.2G開機, 要一直到了讀取系統的ACPI後, CPU才會瞬間抖到全速運作, 像MSI微星是在一讀取硬碟時, ASUS華碩則是在WIN7 LOGO合在一起時,
另一個特性"懸崖式體質", 以往在玩各種處理器時, 通常會有個線性上升的比例..然後越來越難上,
舉個例子來說, 假如某CPU在4G時電壓約1.25V就能穩定運作, 到了4.2G大概要1.3V,
到了4.4G可能就要1.4V, 再往上電壓加的幅度就越大, 溫度就越高,
而Sandy Bridge則不同..有遇過1.3V能上4.6G穩定燒機, 但是4.7G連系統都進不去,
就算電壓電到1.6V, 他就是進不去...永遠看不到4.7G的命!
不過這點在D2版核心搭配Internal PLL Voltage功能後, 似乎有點改變,
Sandy Bridge還有一個特色..就是UNCORE等都無法手動調整,
但也產生了一個好處...那就是..CPU先衝再說, 有空再回頭調RAM, 可玩度大降..但也省事很多,
剩下能玩的大概就是記憶體了, 再從晶片組的角度來看看Sandy Bridge,
目前已經開賣的主機板主要有兩種晶片組, 一是P67, 幾個主要改變有,
原生SATA3(6G) x2, 搭配原生SATA2(3G)x4, 一樣不支援原生USB 3.0, 需搭配第三方晶片組,
且USB 3.0已經不再是NEC獨家.. 提供PCI-E 2.0 16x給顯卡, 可拆成8+8,
另一個主角則是H67, 主要改變有, 原生SATA3(6G)x2, 原生SATA2(3G)x4,
一樣不支援原生USB 3.0, 需搭配第三方晶片組, 提供PCI-E 2.0 16x, 不可拆, 僅能一條16x,
內顯部份則一組數位(HDMI或DVI), 一組類比輸出,
同樣是Sandy Bridge平臺, 將來還會有H61晶片組及Z68兩種, H61比較簡單.. 大概就是拿掉那兩組SATA3(6G),
至於Z68規格則大家都還在猜.. 不過個人比較傾向Z68只是能超頻的H67,
等於是解開封印的H67 (可以像P67一樣調倍頻跟記憶體除率), 而非開放外頻大超特超.
當然這只是猜測... 只能等時間來證明了!
|